传播学概论

2021年7月2日图书推荐评论315

传播学概论

本书是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 1973年旧作《人、讯息与媒介:人类传播概览》(Men,Messages,and Media:A Look atHuman Communication)的修订本。新版由两位作者撰写,书名略有修改,意在反映过去10年里社会规范的变化。修订版的语言考虑到了这些新的规范。
初版和新版的设计,都试图向读者介绍传播过程( communicationprocess)。传播过程这个术语涵盖范围很广,开车的人看见路牌上的"停"字、《纽约时报》的报道、计算机科学家为电脑编写的自我矫正错误的指令,均在其中。
本书的设计不是传播研究路径的常规方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大学开设了"新闻系"和"讲演系"。两者都是研究语言表达的,一是研究写作的艺术,一是研究讲演效果的艺术。探求两个系各自领域知识的驱力使之分道扬镳,自然是在所难免。新闻系的老师分析报刊及后起的广播,他们传授的新闻学技艺就由此而生;讲演系老师考察的自然是讲演里的心理学问题。最后,这两个系和其他领域比如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语言学的学者产生了一些共同的兴趣,他们开始研究传播的效果,并对人们交流过程中的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
这些研究模式的发展过程势必有交叠的情况,学者们开始审视彼此的研究成果,但引导学生入门的工作基本上还是分成两个领域。一般地说,新闻院系学生的入门课是大众传媒概论,其基础是详细描绘每一种主要媒介,后续的课程是新闻写作和编辑。而传统的讲演系则反向而行,先练讲演的基本技巧,然后才学习其他的课程;讲演系分析讲演的结构、讲解和说服等要素。
这些模式是好的,效果也不错;对初入门道的专业人员尤其有效。新闻系的学生想以写作比如新闻报道为生,讲演系的学生想以口语比如广播为业。
然而,无论环境或设备带来什么变化,一个独创的举措总是始终如一,成为这两个系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本书第一版试图从崭新和综合的视角来表现这个基础,介绍大众传播,将其作为研究人类生活与社会的一部分,既反映这个领域的现代知识,又使之具有可读性,并无需社会科学和研究方法的高深知识。
新版遵循同一范式,同时又作了一些修改,以便反映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比如,卷首论述语言性质的章节作了一些修改,意在反映语言起源理论研究的现状;论大众媒介的章节并不试图详细描绘这些重大的社会机构的各个方面,无意详而不漏;但对媒介研究入门书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却着墨甚多;重点是受众的构成、受众接触电视和印刷媒介的性质、新闻的采编过程。有关大众媒介的社会控制,新版作了详细的阐述和更新。
然而,最实质性的修改是传播效果那一章。我们评述了几种主要的理论,对其历史发展语境也作了介绍。
最后一章讲明天的传播。未来的时代是面向计算机、录音机、个性化广播和互动式广播的时代,是信息储存和交换的新系统的时代。显然,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有些历史学家称之为信息时代,有人又称之为信息革命。对可能即将发生的事情,这个时代的名称并不太重要。新的传播技术尤其是计算机、通讯卫星和微电子技术可能会大大促进传播的流量和力度。实际上,计算机可能会成为20世纪最后一二十年里最伟大的传播机器。有可能产生这样的结果:获取、分类并储存大量信息的能力将成为国力的主要资源,信息资源可能会堪比自然资源、产业发展和军事力量的资源。我们增写这一章作为本书压轴之作,讲述这种戏剧性发展对我们大家具有的重大意义。
除了上述内容修订外,我们还在各章末尾追加了一些思考题和进一步研读的书目,以便使这一版对老师和学生更加实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初版由威尔伯·施拉姆独撰,所以许多文字用的是第一人称。新版保留了这样的指称,所以书中的"我"指的是威尔伯·施拉姆。
本书的修订受益于许多学者和读者的建议,在此深表谢忱,却难以逐一列举。其中一些惠助者是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Paul Lazarsfeld)、哈罗德·拉斯韦尔( Harold Lasswell)、伊锡尔·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丹尼尔·勒纳(Daniel Lerner)、埃利胡·卡茨(Elihu Katz)、亚历克斯·埃德尔斯坦(Alex Edelstein)、杰拉德·克莱因(F.Gerald
Kline)、史蒂文·查菲(Steven Chaffee)、唐纳德·罗伯茨(Donald Roberts),当然还有哈珀一罗(Harper&Row)公司的出版人。使用第一版的学生用书面和讲演的形式谈了他们的体会,对此我们深表谢意。以上人士和其他读者使我们能够推出更好的第二版。

作者简介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07-1987),美国学者,被誉为传播学的奠基人,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传播中心、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和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主持研究工作和任教。他创建了第一批以"传播"命名的大学教学和研究单位;撰写了第一批传播学课程的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他还是传播学大师级外国学者中对中国关注最多的一位。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传播的历史
第一节 “传播”的含义
第二节 传播的黎明
第三节 语言的起源
第四节 文字的滥觞
第五节 大众媒介的产生第二章 传播的功能
第一节 人类传播:三位心理学家的解释
第二节 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传播对人类的作用

第三章 传播的过程
第一节 信息的性质
第二节 传播关系
第三节 传播关系的双向性
第四节 传播契约
第五节 传播行为
第六节 电路与传播行为
第七节 传播如何起作用

第四章 传播的符号
第一节 符号的性质
第二节 非语言符号的性质

第五章 传播的代码
第一节 语言符号和代码及沃尔夫-萨丕尔假说
第二节 语言的若干问题

第六章 传播的路径:谁与谁交谈
第一节 用广角镜看传播
第二节 传播路径的几种模式
第三节 为何选择这些路径?
第四节 路径选择的公式涉及哪些问题?

第七章 传播媒介:大众传播渠道与人际传播渠道
第一节 关于大众传播渠道与人际传播渠道的朴素心理学知识
第二节 两级传播论
第三节 麦克卢汉学说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大众媒介面面观
第一节 大众媒介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大众媒介的经营之道
第三节 媒介的延伸:知识产业

第九章 发送者、接收者与选择过程
第一节 新闻的选择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三节 各年龄段使用媒介的模式
第四节 受众爱好的模式
第五节 教育程度与媒介的使用

第十章 社会控制与大众传播
第一节 媒介控制的实际问题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控制:其他方面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的若干模型(一)
第一节 被抛弃的模型——魔弹论(模型一)
第二节 有限传播论(模型二)
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论(模型三)
第四节 采用一扩散论(模型四)

第十二章 传播效果的若干模型(二)
第一节 说服论模型(模型五)
第二节 一致论模型(模型六)
第三节 信息论模型(模型七)
第四节 一种信息论模型
第五节 传播效果诸模型小结

第十三章 大众媒介悄无声息的影响
第一节 个人使用媒介所花的时间
第二节 我们的知识从何而来?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化作用

第十四章 大众媒介比较明显的效果
第一节 舆论
第二节 媒介人物
第三节 媒介事件
第四节 媒介的议程设置
第五节 广告
第六节 媒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十五章 信息革命
第一节 新时代的标志
第二节 应对信息超载
第三节 信息问题的社会延伸
第四节 计算机的特殊重要性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译后记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