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态环境名词解释

2021年4月21日传播名词评论2,464

拟态环境名词解释

拟态环境是指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拟态环境的主要内容

李普曼认为,拟态环境是由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这种虚拟的环境并非客观现实环境,但由于人们无法通过直接经验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必须大量地通过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形成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因而人们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只能建立在媒介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上。这种媒介反映不可能是对客观环境的复制,只能是选择性地重构,是媒介虚拟化的能动反映,故称之为拟态环境。

1.现实环境与拟态环境的关系

现实环境(real—environment)是与非现实环境(unreal—environment)相对立的概念,前者是指人们生活于其间的真实环境,具有客观物质性;后者指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而是人们通过虚构形成的假定环境,具有主观能动性。拟态环境是人们通过主观认识功能对现实环境的一种描绘、摹写、重构和再现,它以现实环境为蓝本,运用符号系统在媒介上构建出反映现实环境的信息,形成一个符号化的信息环境。这种符号化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将现实环境中的所有信息都加以表达,而是有选择性地反映现实环境中的客观变化情况,通过信息的组织和构建,形成对现实环境的媒介映像。可见,拟态环境是人们对于现实环境的一种认知反映和媒介表达,既不等同于现实环境,也不等同于非现实环境,是主观认识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人们常常对拟态环境做出各种反应,但相关反应行为则又发生在现实环境之中。深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局部与整体、动态与常态、反映与被反映、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等四个方面来认识。其一,拟态环境是从现实环境的整体中提取局部信息加以处理,不是对现实环境进行全景式的扫描,两者存在着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其二,拟态环境是选择现实环境中的动态变化情况加以反映,对现实环境中的常态往往不予关注,这种有选择性的提取信息突出了现实环境中的非常态;其三,拟态环境是对现实环境的一种反映,它不能脱离现实环境的基础而随意主观编造,但现实环境在被拟态环境反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两者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存在于主客观相互作用之中;其四,拟态环境表达的是媒介现实而不是媒介理想,尽管它与客观现实存在差距,但人们通常将拟态环境作为现实环境来对待,而忽视两者之间差别,形成现实环境媒介化与拟态环境现实化的双向互动。

从批判的角度看待拟态环境,就会产生社会利益集团通过对媒体的操纵而进行拟态环境造势的担忧。这也是李普曼在洞析拟态环境理论之后,对社会的民主自由可能被新闻传播及其社会舆论扭曲的忧虑与戒惧所在。事实上,当下的社会媒介条件与拟态环境理论提出时的情形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关系不再是截然分开和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甚至是交叉重叠的。每个人都可以运用媒介平台成为拟态环境的建构和传播者,同时,人们又都是拟态环境的接受者,随时对它做出判断、分析和行为反应。

2.拟态环境的必要性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拟态环境的依赖越来越强。一方面这是出于李普曼在提出拟态环境理论时所论及的真正环境总体太大、太复杂、变化太快,人们没有条件去直接体验和把握的缘故;另一方面,媒体已覆盖和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无法离开的必备工具,快速、高效、便捷的媒介手段不仅可以为人们实时提供真实环境的动态信息,而且这种媒介所建构的拟态环境越来越接近真实环境,可以使受众具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人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必须借助于媒体所建构的拟态环境,同时,每一个人也在承担着这种拟态环境的建构者的角色。

拟态环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认知、交往、协调三个方面。首先,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主要认知对象,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介对现实环境的拟真表达。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拟态环境不仅可以向人们的感官再现现实情景,而且可以创设出人们在现实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体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获得主体认知建构的丰富信息。其次,拟态环境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广阔空间和便利条件。除了通过媒体平台特别是互联网络系统,人们信息交往活动不再受制于所在地域及有限的对象外,拟态环境还为不同人群营造出适合交往的虚拟社区,使人们在信息获取、意见表达、情感宣泄等各个方面得到满足,为人的个性展示和发展提供了舞台。再者,拟态环境也成为人们协调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等方面关系的参照系,可以帮助人们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冲突。在拟态环境中,人们既可以寻求到各种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和帮助,为自身的行为选择提供参考;也可以向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对象表达自己意愿,探寻对方的反应,验证沟通效果,调整好自我与现实对象之间的关系。

当然,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现实环境,社会个体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来驾驭自己的社会生活。一方面,要善于识别拟态环境中的信息,明辩真伪、善恶、是非,形成自身独立的判断能力,不为虚假信息所迷惑,不为错误信息所左右,不为有害信息所侵扰。同时,还要提高信息防范能力,在开放的拟态环境中保护好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另一方面,要保持和拥有自己在现实环境中的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不沉溺于媒介所营造的虚拟世界,并通过积极参与拟态世界的建构,使自己在现实环境与拟态环境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挥社会个体对拟态环境的真实建构作用。

3.拟态环境的现实化

随着媒介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发展变化,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问的关系也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除了拟态环境对现实环境的拟真度越来越高、构建拟态环境的参与面越来越广外,拟态环境对现实环境的作用也越来越强。拟态环境既不是作为现实环境的"镜子"而存在,也不是由少数人控制的对现实环境的选择性建构,而是由媒体专业人员和大众共同广泛参与的社会建构。这种社会建构在客观、真实、能动地反映现实环境的基础上,对现实环境的发展变化又起着引导、转化和塑造的作用。

日本学者藤竹晓曾提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的概念,认为人们由于通过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并对现实环境采取行动,而使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拟态环境的特点,人们很难将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加以明确的区分。 也就是说,媒介通过对现实环境中某一部分的传播与放大,使人们普遍接受并在现实环境中呈现出来,成为普遍现象。比如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思想价值观念、少数人的生活方式和某一群体的道德标准、文化习俗及行为选择等,经过媒介广为传播后,逐步成为现实社会的潮流和标志。这种由拟态环境向现实环境的作用过程就是拟态环境的现实化,其实质是人的认识能动作用的体现。

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对媒介传播产生高度依赖,社会呈现出媒介化生存状态,使拟态环境的现实化作用也大大加强。现代传媒每时每刻为人们带来海量信息,在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要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见解、判断和选择。媒体对社会事物的认同和倡导,可以引导受众的评价和选择;媒体对社会秩序的建构和诉求,可以转化为现实社会的秩序和诉求;媒体对组织和个体的形象传播,可以促进现实社会中的组织和个体形象塑造。拟态环境的现实化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主体自觉,也使媒介传播具有了强大的社会改造功能。

拟态环境产生的原因

拟态环境也就是常提到的信息环境,它是指"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其实,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拟态环境。只不过在大众媒介产生后,我们对拟态环境的感知更加明显。为了便于论述,本文所提到的拟态环境是指大众媒介(包括网络)主导下的环境。拟态环境是如何产生的?它与人们的信息需求是什么关系?又与信息媒介是什么关系?在这里,笔者主要从人们的信息需求及信息媒介两个方面略谈看法。笔者认为,拟态环境的产生不仅与"交往革命"后人们对信息需求膨胀有关,还与信息媒介的有所作为有关。

1.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无限膨胀导致我们交往的社会环境的无限扩大,这是拟态环境产生的最主要的因素

迫于生存与发展,人类在诞生之时,信息欲是非常强烈的。信息需求的膨胀程度与我们的交往环境的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在传统社会,由于我们交往环境的有限性,就制约了我们对信息的需求。我们所获得直接信息(即第一手信息)、人际交往信息、古代小报传播的信息等基本上就满足了我们的信息需要。换句话说,我们的信息欲不得不被有限的交往环境所限制。在工业革命和19世纪的"交往革命"的发生后,我们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广,由以前的村落扩大到整个世界。自此,我们的信息需求膨胀成几何数增长。随着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传统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不能让我们完全认知和把握环境。在今天复杂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信息需求是与日膨胀,但同时,我们发现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与"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事物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圆人们为了克服自身局限性而去认知、把握环境,就得借助以大众媒介(包括网络)为主的信息媒介系统。信息媒介是指从事信息采集、加工、传播的个人或组织。信息媒介是传达信息、提示外部环境变化......,它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客观环境本身,而是环境的再现......"。嘲由信息媒介所再现的环境就是拟态环境。今天,拟态环境像一堵无形的墙横亘在我们与客观环境之间。拟态环境既不断趋近于满足我们的信息欲,又扩大了交往环境的范围。它所提示的信息无所不包,且有向自在世界扩张的趋势。

2.信息媒介的有所作为是拟态环境出现的直接因素

我们前面说过,信息欲是拟态环境产生的主要因素,但我们不能忽略信息媒介的作用。"人类为适应环境做出的所谓的调整往往是通过虚构中介(medium offictions)而发生的。"这里的"虚构中介(原文黑体)"就是信息媒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信息媒介是拟态环境的直接塑造者。由于信息媒介自身的优势,信息媒介就承担了对信息采集、加工、传播的社会责任。但是,信息媒介的优势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信息媒介不可能"有闻必录"。它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传播要进行"把关"。怀特"在《守门人:新闻选择的事例研究》(1950)一文中,对一家报纸的电讯编辑的工作进行研究时,......揭开了研究'守门人'的序幕。......电讯稿中90%被舍弃、淘汰......"这说明,信息媒介最终传播出去的信息也只占起初采集、加工信息的很小的一部分。每天,我们所感知的现实只是信息媒介所"截取全球的一块横截面。"然而,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这样。信息媒介提示信息的有限性,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对现实的"镜子"似的再现,而是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的信息。信息媒介就是这样通过提示有限的信息给我们塑造了—个丰富多彩的拟态环境。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