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名词解释

2021年6月16日传播名词评论1,837

解构主义名词解释

作为一种植根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思潮,解构主义的突出特征 在于反传统、反理性、反权威和反成规。解构主义以无中心反中心、 以文字对抗语言、以解构消解结构、以互文代替模式、以游戏攻击精 审、以读者抗拒文本,是一种文本分析以及阅读的方法或策略。

从社会背景来看,解构主义的出现与 1968 年法国与欧洲的学生运 动 有 直 接 关 系 。 从 学 术 渊 源 来 看 , 解 构 主 义 由 结 构 主 义 (constructionism)发展而来,与之具有传承关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否定 或超越。同时,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尔等人的思想也对它的形成产 生了影响。

解构主义思潮以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为先锋和代表。1966 年, 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举办的结构主义国际会议上,他提交了论文《结 构、符号和游戏》,质疑西方哲学中自柏拉图以来被奉为真理的形而 上假设,提出了文本分析中迄今为止最为复杂和最具挑战性的理论, 并认为结构主义已经开始走向衰落。1967 年,德里达的著作《论文字 学》、《书写与差异》和《语-旨与现象》问世,标志着解构主义的诞生。

解构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延异"(différance,也译"异延"或"分延"这是德里达根据法语中的"差异"(difference)和"延缓"(deferment) 两个词合成的一个新词。1968 年,他在著名演讲《延异》中指出:"延 异既非一个词,也非一个概念。""延异"是指"差异的本源或生产,差异之间的差异,差异的游戏。"延异可以理解为一种原型差异,它 渗人每一种实在、每一个概念中,通过无声地颠覆每一种实在和概念 的既定结构,来显现自身的存在。德里达认为,西方文化有一种渴望 中心的倾向,他称之为"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即相信有 一种最高的现实,或真理的中心,或超验的所指(如上帝、理念、自我、主体等),它是我们所有思想和行动的基础。既然有中心,就有非中心。 由此,德里达认为,西方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一个二元运作或概念对 立基础上的,如欺骗与真实,好与坏等。德里达要反对的就是这种形 成西方形而上学基础的具有等级的二元性。"延异"表示最终的意义 不断被延缓,不断由它与其他意义的差异而得到标识,从而意义永远 都是相互关联的,不是可以自我完成的。延异代替逻各斯的结果是文 本的意义永远无法得到确证,它在空间上"异",在时间上"延"。知 识的形成与发展中再也没有某种绝对标准或内在的统一,人类的所有 知识和自我认同都必须来自于差异而非同一,来自于缺场,而非在场; 所有的理解都是可能的、合法的,文本不再掌控意义,而是具有多义 性,文本的意义在文本与文本之间。

解构主义正是以"延异"为手段的一种批评模式,采取的策略大 多是迂回进攻,旁敲侧击,从文本的内部发难来证明它破绽百出,不 能自圆其说。解构就是在文本内部,借助于文本中的因素来否定文本 作出的判断。它的旨趣在于将人们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符号与文本的 世界,而不再是客观存在的世界,证明文本没有恒定的结构和确定的 意义,最终否定柏拉图以来的理性主义思维传统。而解构本身也不具 有终极目的,仅仅是事件的如实发生和既定结构的消解。

解构主义的责任首先是尽可能地去重建霸权的谱系:它从哪儿来 的,为什么是它获得了今日的霸权地位?从而尽可能地转变场域。解构 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姿态,也是一种介入伦理及政治转型的姿态,它 试图转移霸权,叛逆霸权,质疑霸权,与非正当的教条、权威、霸权 相对抗。
解构主义的影响不仅限于文学批评领域,更多地进入了后现代主 义的思想。面对各种责难,德里达认为解构主义的积极价值在于它寻 求的是"公正",他说:"解构就是公正"。这与德里达反对"逻各斯 中心主义"和等级制的二元对立的基本出发点是一致的。

德里达的思想在美国知识界广为传播,在大洋彼岸形成了一场声 势浩大的文化运动,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耶鲁学派"的解构主义文学 批评。美国的解构批评不像法国的那么深邃玄奥,更切合文本实践和 读者要求。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