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语言名词解释

2021年6月17日传播名词评论1,474

元语言名词解释

元语言又称"纯理语言"、"第二级语言"。被用来谈论、观察和分析另一种语言的符号语言。可以是自然语言,如学习外语时用于解释外文的本民族语言;也可以是一套语言符号,如科学技术术语、学术术语等。被谈论、观察和分析的语言为"对象语言"、"第一级语言"。语义学家、形式逻辑学家及哲学家认为,这种区分对于人们的语言沟通十分重要。被谈论、分析的事实、争论等,都已被同一种语言表述了,该语言的概念、规则需要用元语言来说明和限定,否则将造成误解。当然,元语言本身仍要用自然语言来说明。

 

元语言(Metalanguage),当我们讨论一件事物时,我们所使用的语言被称为对象语言,因为它是对象的表现。而当我们谈论一种语言时,我们所使用的语言被称为元语言。在任何语言研究中,都有一种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还有一种由研究者用来谈论对象语言的元语言。对象语言与元语言是相对而言的。任何语言,无论它多么简单或者多么复杂,当它作为被谈论的对象的时候,它就是对象语言;当它用来讨论一种语言的时候,它就是元语言。因此,元语言是关于语言的一种语言,也就是针对文本或者言语行为而进行讨论、写作、思考的语言。

元语言的定义

《语言学百科词典》对元语言的解释是:与对象语言相对,指描写和分析某种语言所使用的一种语言或符号集合;《语言与语言学词典》对语言学的解释是:纯理语言,指用来分析和描写另一种语言的语言或一套符号,如用来解释另一个词的词或外语教学中的本族语;

语言分层理论

将语言分为元语言和对象语言两个层次是塔尔斯基和卡尔纳普分别于1933年和1934年提出来的。不过,塔尔斯基的思想只是在其著作《演绎科学语言中的真理概念》由波兰文译成德文于1935年发表后,才广为人知的。因此,一般认为,卡尔纳普最早提出语言分层理论。

起初,卡尔纳普把两个语言层次的区分当作建立人工语言的逻辑语形学的前提。他在1934年发表的《语言的逻辑句法》导论的第一节中对此作了明确的说明:"我们关涉两种语言:首先是作为我们研究对象的语言——我们称之为对象语言;其次是我们用以谈论对象语言的语形形式的语言——我们称之为语形语言(即元语言——引者注)。正如我们已说过的,我们将把某些符号语言作为我们的对象语言,我们将先简单地用英语(并借助一些附加的哥特体符号)作为我们的语形语言。"由此可见,对象语言是指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元语言是指用以表述、研究对象语言的那种语言。例如,某人说"球是红的",这时他用的是对象语言,因为他用语言来谈论非语言实体——球。当某人说"'球是红的'这个命题包含四个词",这时他用的是元语言,因为这句话所谈的不是球这个非语言的对象,而是谈论描述这个对象的语言本身。后来,卡尔纳普又将两个语言层次的区分用于语义学的研究,用"元语言"和"对象语言"这两个概念来定义他的语义学体系。他还认为,语义系统的规则陈述了对象语言中的语句的成真条件,从而决定了这些语句的意义。这就是说,语义系统的规则涉及的是对象语言,但它们本身是用元语言来表述的。

内涵符号学将"元语言"与"内涵概念"联系起来,从内在属性上揭示了元语言对对象语言起作用的过程及本质。同时,将元语言的研究范围扩大化,讨论了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中存在的元语言与对象语言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文科学的历史就是一个元语言的历时过程,是一个对象语言变成元语言,再由元语言变成对象语言的循环往复的历程。完整的符号学分析,除了关涉被研究系统及经常承担着该系统的(外延)语言外,还同时调动着内涵系统及应用于该系统分析的元语言。

语言分层理论的意义

在日常的语言使用中,由于被谈论的语言(对象语言)和用来谈论语言的语言(元语言)常常是用一种语言(例如,汉语或英语)来表述,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语言层次的区分,而把两者混淆起来,这种混淆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悖论的出现。所谓的"说谎者悖论"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从这意义上来说,两个语言层次的区分,很可能为最终消解语义悖论找到一条极有希望的途径。

语言分层理论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研究的范围。譬如说哲学,它不仅要研究世界,研究人生,而且要研究它的自身。这种对哲学自身的研究,亦即对哲学概念、命题、理论等的研究,被称作"元哲学研究"。显然这种"元哲学研究"要借助于语言分层理论,以区别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否则"元哲学研究"无从进行。近年来新崛起的所谓"元科学"、"元方法论"等理论,差不多也都包含着语言分层理论的具体应用。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